

10月26日14时38分,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正式投料,次日2时41分产出合格产品,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该公司彻底完成从“燃料型”炼厂向“化工产品及有机材料型”炼化一体化企业的根本性跨越,也为西南地区石化产业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产业新生态升级按下“加速键”。

该装置由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成套工艺技术,每年可生产聚合级乙烯120万吨、聚合级丙烯61.6万吨、加氢汽油40万吨、苯乙烯3.5万吨,并副产氢气、裂解碳五、碳九及裂解燃油等20多种化工原料、产品和半成品。装置投产后,可推动广西石化每年减少油品产量349万吨、增产化工品306万吨,其中高端膜料、管材料等产品将直接填补国内供给缺口,有效缓解我国石化产业“油多化少、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装置建设历程彰显了“石油速度”和“石油质量”。自2023年7月动工以来,建设团队直面北部湾高温、多雨、台风频发的气候挑战,携手中油工程所属总包、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等参建单位,以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引领,严格落实中国石油“标准化设计、集约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交付”的“六化”建设理念,统筹抓好“质量、安全、进度、合同、投资、廉洁”六大控制,仅8个月实现基础出地面,3个月实现“无土化”施工目标,成功解决了超大超重设备吊装难题,将净重1760吨的2号丙烯塔安全精准就位,实现了“九个首次”,为中国石油工程项目建设树立了标杆。

2025年6月9日,裂解气压缩机汽轮机一次试车成功,创国产7万千瓦级乙烯汽轮机历史最佳运行水平;6月21日,全球首台配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的200ms双变频器切换乙烯压缩机电机试车圆满成功,达到同功率电机运行最优标准;8月22日,乙烯裂解炉完成烘炉,炉管温度均匀性误差控制在±5℃,为投料奠定关键基础。

其中,装置提出5项创新优化建议,合理安排吹扫工序,实现吹扫全程“零水击”,较计划提前13天完成吹扫工作,节约蒸汽成本约1800万元。

作为中国石油首个从炼油转型炼化一体化的标杆项目,广西石化乙烯工程以该装置为核心,配套建设14套化工装置、2套炼油装置及公辅设施,于2025年7月14日全面建成。工程不仅推动广西从基础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格局转变,还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西南、华南及东盟市场,助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万亿级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带动下游包装、建材、汽车等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