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淮南,2025年4月9日——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碳公司”)二氧化碳基聚合材料产线今日在安徽淮南正式投产。这一项目标志着我国绿色化工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开创了工业废气规模化转化为高性能新材料的先河,为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提供了创新范本,更为全球制造业绿色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突破领跑全球 成本优势撬动市场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二氧化碳基多元醇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普碳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催化转化技术,成功将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性能聚合物材料。据公司董事长毛红兵介绍,该产品性能超越国内现行标准,生产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3,每年可直接固定二氧化碳18万吨,相当于新增约1000公顷森林的碳汇能力。"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安徽省、市各级政府与合作伙伴、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让我们攻克了工业化量产的技术壁垒。"毛红兵在投产仪式上表示,公司已启动海外市场布局,计划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低碳化聚氨酯解决方案,推动建筑、汽车等行业的绿色材料替代。
循环经济典范 激活城市转型新动能
淮南市常务副市长张劲松在致辞中强调,普碳项目的落地是淮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里程碑。"这项技术让煤化工产业的'碳包袱'变成'碳财富',为资源型城市蹚出了'生态优先、价值再生'的转型新路。"他指出,依托煤化工园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淮南正加速构建"原料低碳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的绿色化工体系。张劲松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深化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
绿色革命赋能千行百业
据悉,普碳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胶粘剂、涂料等领域。与传统石油基材料相比,其碳足迹降低60%以上,且具备更优的耐候性和可降解特性。目前企业已与多家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行业专家指出,该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大幅降低制造业低碳转型成本,预计到2025年可带动下游产业减排超百万吨。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吕国会评价称:“普碳公司的技术突破颠覆了传统聚氨酯原料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产业逻辑,既大幅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又提升了中国绿色化工技术的国际话语权。这一成果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标杆意义,未来有望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淮南这座昔日的"煤城"正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绿色发展的无限可能。普碳公司的破局之作,不仅为中国化工行业开辟了"点碳成金"的新赛道,更向世界展示了气候行动中的中国智慧。
PUdaily 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