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保护增加

    三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向20国集团(G20)国家的领袖警告,他们的政府在2011年上半年制定过多对贸易有影响的限制性措施。2010年10月中旬至2011年4月中旬20国集团共实施122项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纺织品、服装及棉花项目均是贸易设限的目标。该等措施包括提高进口关税、反倾销调查、许可证和出口限制。纺织品服装作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入世10年来在全球贸易救济案中一直占很大比重,2001~2008年,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共发起55起特别保障措施。而2009年全球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保护案件更达到历史新高。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反倾销有关的案件共45起。其中涉及化纤长丝、化纤短纤、窗帘、织带、电热毯、帘子布、棉纱、床单、亚麻、窄幅织机等自原料至终端的一系列产品。[详细信息]
中国遭受贸易摩擦最多

蝉联“冠军”之位
    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其中,纺织行业贸易摩擦案件较多。2011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较2010年同期有所减少。从目前掌握的数字来看,欧盟RAPEX系统和美国CPSC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的召回减少,与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88.5%和35.71%。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的数量也比2010年同期有所下降,幅度达62.5%。

贸易保护案件
    上半年,国外发起3起保障措施调查,均涉及纺织工业。一起为1月13日,土耳其发起的“服装及其配饰”保障措施案件;一起为1月13日,土耳其对“织物”发起的保障措施案件;一起为印度尼西亚对“帆布,遮阳和合成纤维遮阳篷”发起的保障措施案件。上半年的立案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40%。另有3起国外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分别为:4月5日巴西对我国“合成纤维布”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作出肯定性终裁;2月9日印度尼西亚对我国“棉纱线”发起的保障措施案件作出肯定性终裁;3月23日,印尼对“棉机织物”发起的保障措施案件作出肯定性终裁。

贸易保护类型
政策和技术性
    政策性贸易保护措施以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为主。是以法律的形式和手段来制约其他国家进入其市场或对其相关产业造成威胁。近年来这种措施已趋于常态化,且越来越多发于在国际市场上与我们处于同等竞争水平的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则多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有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检测机构。为防止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其市场的冲击,先后出台和更新了多项新规定,如REACH法规、禁用偶氮染料、纺织品生态标签标准、OekoTex100认证标准等。

技术性贸易保护
    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领域,上半年,加拿大卫生部对华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的召回通报共12起,同比下降25%。其中,涉及最多的产品是婴幼儿服装,其次是成人服装和地毯。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华纺织服装类产品共发布通报9起,同比下降71.0%。主要涉及儿童服装(8起)、1起为成人上衣,召回的原因主要是儿童服装附件可能对儿童造成的机械性伤害。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华纺服类产品共发布召回通报41起,同比下降69.6%。被召回的产品中涉及儿童服装居多,通报原因主要为窒息、化学危险和受伤。
如何应对贸易保护

    首先,企业接订单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必须按照标准及相关要求严格审核外方客户的设计方案,从源头上扼杀设计规格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时规范合同的签订,力争明确合同内的安全条款。其次,企业应培养产品设计、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并时刻关注美国相关的生产、销售、包装等标准、指令的发展动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同时根据条件筹建实验室,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提高企业的自查自检能力。最后,企业还应借助各界力量积极应对。例如企业需及时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与行业协会和出口地的商会、法律等组织多做沟通;并与同行团结起来,交流信息、互相学习、共同应对;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媒体进行企业宣传,善于维护企业的名誉和形象。[详细信息]